“我其实是一名普通教师,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,只不过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为山区教育做了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”这是8月15日,记者见到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、榆次区东长凝寄宿制小学校长范妹锁时,他与记者一见面的表白。
采访中,一串串的故事,一句句朴实的话语,让范妹锁这位扎根榆次区最偏远寄宿制学校32年、对教书育人孜孜不倦、执着追求的辛勤园丁形象,深深地烙印在记者心中。
难忘永红沟——艰难困苦中的守候
“我在永红沟小学是最苦最累的一段时光,环境艰苦,条件恶劣,但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。现在学校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可以把精力专心投入到管理与教学当中。”抚今思昔,提起当年永红沟那种艰难困苦中的守候,范妹锁这样感慨道。
当时学校条件差,住房紧张,学生在路上安全又得不到保障,对此,他和其他教师先是日复一日地接送,后来教师们挤一挤腾出几间房,让小龄孩子先住了下来,但也不是长久之计。于是,他就带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开垦荒地、种植西红柿等,靠勤工俭学来创点收入。说起勤工俭学,他开过商店、养过猪、种过药材,一提到种西红柿、养猪,更是让范妹锁终生难忘……苦归苦、累归累,庆幸的是靠勤工俭学得来的这点收入,又得到了市、区的帮助,终于盖起了宿舍,解决了住宿难题。他在当地享有很多美称:养殖专业户、买卖人、蔬菜专家、木工、泥瓦匠、厨师……
留恋石圪塔——矢志不移的追求
2004年,在学校危房改造、布局调整时,镇里对几十人以下的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和整合。上级领导考虑到范妹锁多年从事寄宿制学校的管理,决定把全镇最大的寄宿制学校交给他。
走马上任后,他面对的却是一没校园,二没学生。为了建设新校园,在3至4月份的58天里,白天他是工程队的泥水工,晚上是看守工地的门卫,一个人呆在了工地上。在这期间不修边幅的他,脸上皱纹多了,白发更多了,看上去苍老了许多。由于没时间做饭,只能一天三顿啃馒头吃咸菜。饮食不良和劳累过度,造成了他脑供血不足,好几次晕倒在校园里。
校园建好后,要解决学生就学的问题。家长们都不愿让孩子住校,要做通做好8所小学、40多个自然村家长的工作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他骑着摩托车跑了20多天,挨家挨户做工作、许承诺、做保证……终于将部分学生动员到了新学校。很快,学校管理得到了老师、学生、家长的认可。
范妹锁说着说着,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味中。他说,那段日子,真的很苦,但苦中有乐、苦得其所、苦有所值。学校的成功带动了全镇村级领导和群众对教育的重视。2005年以来,外县外乡慕名而来就读和借读生返校的就占到了学校在校人数的80%,为山区教育的振兴做出了一点成绩。
走进东长凝——均衡发展中的追求
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,教书育人在细微处,学生成长在活动中。”著名教育家顾明远的话,一直是范妹锁管理乡村学校的座右铭。关爱每一位学生,给寄宿孩子一个温馨的“家”,始终以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能力为最终目标,立足多年教书育人的实践,范妹锁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。
榆次区东长凝寄宿制小学,是2009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时,将石圪塔、相立、西见子3所学校整合而成的一所寄宿制小学。面对这个全新的学校,范妹锁凭着一腔热情,寻求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新思路,将一所与众不同的、具有农村特色的乐园呈现在社会面前。
他告诫自己也告诉老师们,爱的力量是巨大的。要抓住学生住校的这个时间档,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温馨氛围。他在每个教室安装上电视机,早上,当城市孩子忙碌于赶学的时候,恰恰是他们学生定时收看早间新闻的时候;傍晚,少儿节目是孩子们就餐时必不可缺的调味品。
学校利用现有的资源,构建了以走廊文化、围墙文化、校园宣传文化、宿舍文化、餐厅文化、班级特色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,让快乐充满学校的每个角落,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感染。他利用合并学校带来的优势,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特长特点,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,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,在体验中收获,在收获中成长,让“城里孩子有的,咱也有”。他说,我亲眼见证了晋中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,教育公平的阳光现在真正洒向了城乡每一个孩子。他通过本报深情寄语乡村教师——“希望我们乡村教师对农村教育永远有一颗痴心、一片痴情、一片痴迷。立志做一名有勇有为、踏地而行的教师。”
市教育局原基础教育科科长侯希诚感慨地对记者说,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,教师重要,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的工作。这话讲到了教育的根本,讲到了教师的心里。范妹锁的所作所为,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。
“我是山里人,我的本色在山里,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,胜过爱我的生命。”这是范妹锁一次次放弃进城的理由,也是他的工作信条,更是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对他最大的敬佩和信任。
本报记者 郝青 侯美蓉
编辑丨韩敏 来源丨 晋中日报
大家都在看
本文仅代表开云平台观点。
本文系开云体育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